查看原文
其他

2020专题回顾 | 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改革专题

比较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22-04-24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臧玲玲 | 构建新的学习生态系统——OECD学习框架2030述评与反思 (2020年01期)

OECD发布学习框架2030致力于构建新的学习生态系统,它在原有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关键能力,同时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从点到面,扩展至同伴、教师、父母、社区等多个社会支持体系。其核心理念是主体性,包括学生主体性和合作主体性,即充分发挥各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作为OECD学习框架2030的应用案例,葡萄牙国家课程改革项目使用综合性的学生能力界定、坚持精简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自主灵活的实施方式,在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学校改进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从价值立场、逻辑假设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对该框架进行反思有助于我们的深入理解。

❖ 张羽,王存宽 | PISA2021创造性思维测试述评(2020年01期)

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21创造性思维框架草案(第三版)》,为创造性思维测试提供了依据。该框架明确了15周岁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提出了"四领域三维度"的创造性思维素养模型;基于该模型编制了合理有效的测试工具,开发了科学详尽的评价标准;同时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设计了背景调查问卷。该测试沿用PISA测试研制的框架、构建了清晰的素养模型和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发了特定思维测试的新范式,将对培养与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产生巨大影响。 

冯翠典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STEM素养框架及其实现路径(2020年11期)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探索21世纪的STEM素养》报告,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STEM素养框架及其实现路径。STEM素养框架的要素包括:STEM知识、STEM技能和STEM态度和价值观。STEM素养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场所或教育环境中综合应用STEM知识、技能及STEM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就STEM素养框架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三个途径:通过具体学科的途径开展STEM教育、通过融合性的途径开展STEM教育和通过教学性的途径开展STEM教育。同时讨论了如何把STEM教育融入课程框架的问题。

臧玲玲,刘原兵 | 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经合组织能力框架的比较研究——以初中学段为例(2020年11期)

2019年,OECD开展了国际范围的课程图谱分析,形成了2030能力框架,致力于为各国课程设计和学生发展提供信息。采取文本分析法,对义务教育初中学段12门学科的课程目标进行能力编码,将其与2030能力框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国义务教育初中学段课程目标所包含的能力与2030能力框架的匹配情况较好,但是不同学科所包含的能力数量存在差异,不同能力在初中学段课程目标中的出现频次差异较大,不同能力在学科间的分布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未来,需要加强对面向2030能力的关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提升不同学科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系统性和一致性;调整课程设计,致力于学生综合型、复合型能力的培养;吸纳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 郑旭东,范小雨 | 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研究——基于三版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的比较分析 2020年06期)

数字科技的爆发式发展对公民的能力素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欧盟在2006年提出数字胜任力的基础上,于2013年制定了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1.0,在经过连续两次修订后,于2017年正式发布了欧盟公民数字胜任力框架2.1。与旧版相比,新版框架对胜任力域进行了拓展,修订了具体能力的名称,不再从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描述具体能力,能力熟练度也划分成更详细的8个水平。新版框架体现了欧盟数字公民教育的理念转变,对复杂问题解决与创新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对终身学习能力和合格数字公民培养的关注,以及对未来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前瞻,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提升国民数字胜任力具有借鉴意义。 

❖ 屈廖健,刘华聪 | 能力测评转向:经合组织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研究 2020年07期)

OECD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以大五人格理论与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搭建了社会情感能力分析框架,对全球10~15岁学生的任务表现、情绪调节、与人交往、协作能力、开放思维以及复合技能六大社会情感能力展开考察,对学生所处的家庭、学校乃至社区学习环境进行分析。该项目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下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共性与个性,探究了学校、家庭、社区场域内影响个体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因素,考察了不同维度的社会情感能力对个体发展与产出的影响。社会情感能力调查项目是跨文化情境下的研究主题、概念与分析框架、研究设计及测量工具的创新实践。 

耿益群,杨濛 数字战略背景下瑞典义务教育阶段媒介信息素养政策变革(2020年07期)

瑞典政府重视数字创新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于2017年实施"数字战略"。为提升瑞典国民的数字创新能力,瑞典教育部门将媒介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大纲,不断深化瑞典教育领域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瑞典媒介信息素养教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强调培养学生媒介批判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媒介鉴赏能力和媒介参与意识、注重数字化社会公民培养等阶段。瑞典义务教育阶段媒介信息素养教育政策以民主价值观和平等教育观为原则,其政策的制定以国家创新战略为导向,与瑞典文化政策、传媒政策密切联系,服务于瑞典经济社会发展,强调政府部门、媒体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参与媒介信息素养教育。 

孙进,陈囡 | 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内容·考(2020年08期)

劳动教育是德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并形成了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从目标来看,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旨在传授与劳动和生活相关的知识及能力,增强学生劳动价值意识和公民意识,为其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准备。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经济、社会、技术、家政、法律、生物、自然科学、日常文化、职业和学业导向等领域。就考评方式而言,劳动教育课有笔试、口试、实践工作和展示等多种考评方式。总的来看,德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具有体系完备、主题和内容综合化、以生活和职业为导向等特点,受到参与各方的重视。

❖ 梦琦,高 | 法国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一体化:理念、框架与实践路径(2020年11期)

公民与道德教育是法国培养合格公民、维护共和国价值的重要载体。为保障教育过程的连续性和融合性,法国将学生学习的"共同基础"、心理逻辑和学科知识相统一,建立起一体化的公民道德课程培养结构、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在此框架下,法国以拓展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评估方式、丰富校外活动等为抓手,确保公民道德课程一体化的有效实施和高质量推进。这种课程发展模式反映出法国以顶层制度设计为目标引领,以立体化、跨学科课程为教学推进,以完善过程性评价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以课堂外力量支持社会环境建设,进而实现德育渐进式、沉浸式、融合式和互动式发展的特色。 

❖ 魏小梅 | 荷兰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学习框架与实施路径(2020年12期)

荷兰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将数字素养列入学校教育的学习领域之一,并将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和实践技能置于重要位置,以期学生更好地参与当下和未来的(知识)社会。荷兰将数字素养认定为一组关于基本的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计算思维、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它囊括六个学习主题:数据与信息、数字世界的安全与隐私、数字技术的运行与使用、数字交流与合作、数字公民和数字经济。荷兰从数字素养学习框架的顶层设计走向学校的具体实践,数字素养落地生花。  

(点击文章标题,可查阅全文)



往期精彩回顾 ▼2020专题回顾 | “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育国际化新战略”研究专题
凌磊 | 国际视野下校园欺凌治理机制构建
李秀珍 | 韩国职业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及特点分析






本文来源于《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刊发文章


总发行处: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2-466

海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

海外发行代码:ZW023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邮政编码:100875

电话:010-58808310

Email:bjb@bnu.edu.cn





关注我们
微信号:bjjyyj2019网址:http://bjjy.cbpt.cnki.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